11月5日,海德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在17栋103室成功举办“自由生长——跨学科交流”第六期学术沙龙。海德书院研究生会指导老师高雯及12名书院学生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开始由学术部部长李颖同学致词,简单介绍了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和流程,希望同学们在跨学科交流中自由探索,在不同专业的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本次学术沙龙分为书籍推荐和文献分享两个部分。
23级哲学专业丁文涵同学以“打破刻板印象,走进哲学世界——《西方哲学通史》读书分享”为主题,志在打破哲学的神秘面纱,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皆能领略西方哲学史的魅力。她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阐述,深入浅出地与同学们交流哲学家以及哲学在生活中的影响与意义。在分享中她运用互动问答的方式拉进了同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距离,并且活跃了分享会的气氛。
23级艺术设计专业曹钰杰同学进行了主题为“形式与色彩”的分享。曹钰杰在分享会上深入探讨了“形式与色彩”的艺术魅力。他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详细阐述了绘画和设计中的构成法则,特别强调了平衡与重复的重要性。曹钰杰的讲解让我们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到了形式与色彩的和谐之美。
24级生物技术专业文雨欣同学在本次分享中,带来了她对《设计师要懂心理学》一书的精彩解读,不仅梳理了书中的核心内容,还强调了设计思维对非设计专业同学的重要性。文雨欣同学指出,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艺术,它更是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她鼓励大家,即使不是设计专业,也应阅读设计相关书籍,以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通过文雨欣的分享,我们了解到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设计原则来影响和改善用户体验。
23级艺术设计专业张又方同学,她就“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展开了分享。分享聚焦于如何将河南“泥咕咕”这一非遗传统艺术形式转化为具有现代感的文创产品。张又方详细介绍了“泥咕咕”工艺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并展示了她如何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设计中,既保留了非遗的精髓,又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她的分享不仅让我们对泥咕咕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可能性。
22级艺术设计专业窦思琪同学在分享中为我们解读了她发表的论文《城市社区中对心理亚健康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研究》。她首先概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摘要、问题及对策,强调了治愈性景观设计在改善城市社区心理亚健康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她指出,通过科学有效的景观设计手法,可以在疫情常态化的社会大环境下,给予民众健康舒适的生活体验,使更多人感受绿色景观带来的疗愈效果,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
窦思琪提到,创新性思维在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作者提出新观点和研究方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24级生物学专业李盛同学在分享中,为我们解读了她阅读的文献《玉米禾谷炭疽菌的β-1,3-葡聚糖酶对植物免疫的抑制作用》。她详细阐述了该研究的核心发现,即玉米禾谷炭疽菌通过其β-1,3-葡聚糖酶破坏植物的免疫识别机制,从而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原菌逃避植物防御系统的分子机制,也为开发新的植物病害防控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活动最后,高雯总结致辞,强调了跨学科交流在学术成长和创新思维培养中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积极打破学科界限,勇敢地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奥秘。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互动,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有的从理工科的严谨逻辑出发,有的带着文科的人文关怀视角,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学习。
此次学术沙龙不仅让同学们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研究能力。通过与不同专业同学的交流和学习,大家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打破了传统学科思维的局限,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着下一期学术沙龙的到来,相信同学们会带来更多精彩的学术分享,让我们在跨学科交流的海洋中自由生长,不断探索学术的无限可能。
(图/文:甄子琪 李颖
初审:罗淑淇 金慧臣 复审:高雯 终审:韩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