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 党建动态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 党建动态 正文
    31 2024.05
【寻访红色印记 赓续红色基因|海南大学海德书院开展红色专题系列访谈之二】
日期:2024.05.31 点击:

琼崖革命是海南革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这段历史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海南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伟大斗争。在那段岁月里,海南的革命先辈们面对着敌人的残酷镇压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但他们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用他们的英勇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红色精神。琼崖精神展现红色基因、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建党精神。

海南大学海德书院举办了第二场“寻访红色印记,赓续红色基因”的访谈活动。该活动以对话革命后代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深入交流,让学子们深刻感受革命前辈的初心使命,进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此次访谈活动不仅是对革命传统的回望与致敬,更是为了激励当代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担当时代使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2024年5月25日,海德书院特别邀请了两位英雄后代作为第二期采访对象,他们分别是信仰坚定的副支队长林和平之子林少青先生、“逼上梁山”的指导员符瑞民之女符晓玲女士。他们用自己的个人感受与亲身经历为我们描绘出父辈们的鲜明形象、讲述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雄事迹。同时,他们也寄语广大青年学子,在行动中坚定信仰、爱国爱党,在学习中勤奋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琼崖革命后人肖明明、林少青、符晓玲(从左到右)

与海德书院师生合照


此次“寻访红色印记,赓续红色基因”系列红色采访活动既是对红色记忆的追寻,也是对来路的回望和初心的重温,更是为走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赶考路汲取砥砺奋进的不竭力量。

通过这些采访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南革命历史,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发师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琼崖革命后人专题采访


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海南大学海德书院于五月二十五日开展了“寻访红色印记,赓续红色基因”红色专题系列访谈活动,采访英烈后代,继承和发扬红色传统。

本期红色专题系列访谈活动有幸邀请到信仰坚定的副支队长林和平之子林少青、“逼上梁山”的指导员符瑞民之女符晓玲作为第二期采访对象,为我们讲述父辈琼崖革命的峥嵘岁月与红色精神。


信仰坚定的副支队长林和平

【在行动中找寻信仰,坚定革命信念;在生活中宽厚待人,谨记官兵一致】


红色名片

林和平,字辉贤,海南省万宁市长坡村人。1942年1月在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率全队20多人,携带长短枪16支,投入共产党抗日队伍,并任改编特务中队参谋长。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琼崖总队第二大队队长。

红色传承

“为什么从1927年武装斗争到1950年,23年红旗不倒,主要的一点就是我父亲和他的同事们有坚定的信仰,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林和平之子林少青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我的父亲不能说他是英雄,他只是千千万万革命者中的一员。”林少青先生这样回忆道,林和平先生为人谦逊宽厚。曾经在部队中,站岗的士兵看到有一只野猪跑过,就开枪打了那只野猪。可是此时,部队的战士在忙着做饭,一听到枪响,以为日本鬼子来袭击了,后来发现是那名战士打了野猪。支队长非常生气,扬言要枪毙那名战士,林和平先生不肯,甚至要将猪肉也要留一碗给那名战士。后来,林和平先生早已成为了干部,但是不论何时,先生也将自己与士兵放置在同一位置,尽管饿着肚子,也不多吃一个饭团。

在父亲的影响下,林少青先生表示对于琼崖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宣扬是义不容辞的。他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三大寄语,一是要有好的身体素质,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二是要锻炼自己的思想觉悟,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把我们国家发展起来;三是要努力学习,不论职业高低贵贱,坚信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具有价值。

林少青先生的话语一句句“打”在我们的心上,我相信,这也是我们万千中国新一代青年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党、对国家保证!

林和平之子林少青先生在展示父亲的纪念品



“逼上梁山”的指导员符瑞民

【在窘迫境遇下参军革命,坚定理想信念;在艰苦生活中严于律己,改造教育他人】


红色名片

符瑞民,海南省澄迈县中兴镇仁洞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活动,1946年3月参加琼崖纵队,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琼崖纵队司令部警卫营战士、副班长、班长、政治服务员、党支部书记、指导员等职。

红色传承

“我们的父辈,他们是一群普通人。无论是我的父母也好,还是他的战友也好,他们的那种坚定的信仰和坚韧的精神都影响了我们的一生。”符晓玲女士(符瑞民之女)在采访这样说道。

符瑞民先生于一九二八年出生。在十多岁时,因国民党抓捕其父亲,家庭遭到变故,其母亲与当时最小的6岁的弟弟在村头的荔枝树下被处死。家中只剩符瑞民先生和弟弟,但是就是这样国民党和日本鬼子都不放过,一个是要你交粮交款,一个是将符瑞民先生抓起来,逼迫干活。(亲戚们)将家中的水田、旱田、山林等卖掉凑出了几百块钱,将符瑞民先生赎出来。

一九四三年,符瑞民先生在革命老区参加各项活动,一九四六年毅然决然选择将弟弟寄养到姨妈家参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最初在琼崖纵队、到司令部做警卫员,又因优秀升为指导员。符瑞民先生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战士们扫盲,改造投诚的士兵以及参加革命后有动摇的同胞。后来,在一九四九年春季庆功大会时,获得中共海南区委颁发的“人民功臣”勋章。

“我父亲是一位对共产党,对共产主义信仰非常坚定的人。要不然他不会从一个走投无路参加革命,然后再去教育别人,也要坚定这种信念和信仰。”

从符晓玲女士的回忆当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符瑞民先生一步步成长与坚守的痕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理想信念,源自坚守,成于磨砺。”

符瑞民之女符晓玲女士在讲述父亲的故事




/文:黄燕萍/刘一鸣、姚雨裳

初审:张晓涵

复审:崔建兵

终审:韩胜丁